发布时间:2015-11-13鹏亮工贸(www.szplgm.com) |
近日,据福建省统计显示,2014年度全省煤矿事故下降到5起、死亡6人,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6.01下降到0.40,百万吨死亡率连续5年控制在0.5以内,达到全国小煤省份领先水平。
福建煤监局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,持续推动煤矿整顿关闭、整合技改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,全省煤炭产量持续增长,逐步走出了一条健康安全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
抓住“安标”牛鼻
“现在工人们下井再也不用弯着腰,出煤也告别肩挑、手拉、板车运的历史……”在大田县东井田煤矿,安全生产负责人高启夫告诉记者,经过几年的标准化建设,我省煤矿在人员提升运输、煤矸运输和掘进工作面装载等都实现了机械化。
在龙岩、三明、泉州等地的煤矿,可以看到花园式的煤矿矿区广场,矿水沉淀沟里游走着小鱼,矸石山上建起了“别墅”……大小煤矿面貌焕然一新。
福建煤层地质结构复杂,小型煤矿多、分布广,日常监察任务十分繁重,福建煤监局积极探索符合本省煤矿实际的道路,连续9年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。2006年,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,按照“标准建矿、质量为先、措施到位、责任到人”建设模式,建立了“企业自评、分级评定、动态管理”考评办法。全省煤矿用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入累计达到12亿元。2011年底至今,全省煤矿基本实现了生产矿井100%达标,建设矿井100%按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同步建设。
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关闭淘汰各类煤矿179处、产能602万吨/年,取缔挂靠井(硐)口1000多个,全面淘汰3万吨/年及以下井型煤矿,南靖、建瓯、宁化、德化和安溪等5个产煤县(市)退出煤炭开采,提前两年实现“十二五”末全省小煤矿数量控制目标。
重点治理水害
“机电副矿长吴永桓,6:37分进入+380主平硐井口,7:26分到达+380主平硐猴车200米处……”10月28日,在翠屏山煤矿的安全监控中心,人员定位系统将井下人员的运动轨迹显示得清清楚楚。
“根据井下人员身上佩戴的感应装置,可以实时传输其所在位置。”福建煤监局副局长戴文鹏介绍,通过监控系统,对井下的水位、设备运转等进行实时监控;通过通讯系统,井上井下可以即时通话……安全监控、人员定位、紧急避险、压风自救、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“六大系统”的建设,从技术上支持了各种事故的防治及救援。
“福建煤矿主要分布在龙岩、三明、泉州和南平的15个县(市、区),目前全省共有270家煤矿,年生产能力1958万吨。水害、火灾、顶板和瓦斯气体中毒是我省煤矿的主要灾害。”福建煤监局副局长朱石福介绍,福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,水害是最主要的隐患,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。
为此,福建煤监局把防治水害列为工作重点,督促煤矿对矿井周边的老窑、采空区积水以及岩溶水、含水层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,要求全省所有煤矿企业每3年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开展矿区水害调查,每年必须对本矿井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修订完善;成立水害治理专项工作小组,依托煤矿安全专家和科技装备支撑,推广运用一批符合本省小煤矿特点和水害特性的新手段、新技术、新装备,定期开展评估分析,适时向全省推广。
培养技术人才
“这几天我正在安装矿里的局部通风机,平时负责空压机、提升机等煤矿‘四大件’的安装与维护。”今年25岁的林焕强是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老虎仑煤矿的一名机电技术员,毕业于龙岩学院的矿山机电专业。他说:“我是委培生,委托培养解决了学费问题,毕业了又有出路。”
“2008年之前,煤矿的专业技术人员寥寥无几。三四万吨的矿能有1名技术人员就算不错了,大多数技术工作都是老工人凭经验做的。”永春县煤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。
2009年起,福建煤监局采取联合办学、委托培养等方式,引导龙岩学院、福建交通学院和永春职业中专开设煤矿专业,实行“合作办学、委托培养”模式,学生的培养经费全部从煤矿企业提取的安措费中预支,毕业后由接收的煤矿企业全额返还,累计投入超过2000多万元。6年来,累计培养煤矿专业学生950名,解决了乡镇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。